萬年農民曆

提供完整的農曆日期顯示、二十四節氣查詢、每日宜忌資訊等功能,支援西元與民國年切換。

農民曆資訊

小知識:農民曆的由來與意義

歷史起源

農民曆又稱黃曆、通書,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與農業實踐。 結合了天干地支五行學說二十四節氣等傳統智慧, 為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提供指導。

陰陽曆法

農曆是陰陽合曆,以月亮圓缺定月份,以太陽位置定節氣。 一年約354天,需要閏月調節,使節氣與季節保持一致, 確保農業活動的準確性。

二十四節氣

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,如立春、雨水、驚蟄等, 反映太陽位置變化與氣候特徵。每個節氣約15天, 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時間指標。

宜忌學說

基於干支五行的相生相剋原理,推算每日的吉凶宜忌。 包括出行、嫁娶、開業、安葬等活動的適宜程度, 體現了古人對時間吉凶的理解。

功能介紹與操作方式

本頁面提供完整的農民曆資訊,包括每日宜忌、二十四節氣、沖煞方位等功能。

您可以輸入年份和月份,並點擊日期來查詢農民曆資訊。

點擊「切換年份模式」可以在西元年和民國年之間切換,提供更方便的查詢方式。

點擊「今日」按鈕可以快速回到當天的資料。

農民曆資訊顯示包括以下內容:

  • 農曆日期:顯示指定日期的農曆日期。
  • 西元日期:顯示指定日期的西元日期。
  • 生肖:顯示指定日期的生肖。
  • 節氣:指定日期若有節氣則顯示資訊。
  • 宜:顯示指定日期適合的活動。
  • 忌:顯示指定日期不適合的活動。
  • 吉:顯示指定日期的吉神。
  • 凶:顯示指定日期的凶神。
  • 沖煞:顯示指定日期的沖煞方位。
  • 胎神占方:顯示指定日期與當月的胎神占方。
  • 喜神:顯示指定日期的喜神方位。

FAQ

Q1: 農民曆的宜忌建議值得參考嗎?

農民曆宜忌承載著千年文化智慧,是古人觀察天文、氣候與人事的經驗總結。許多人將其作為生活決策的參考,在重要時刻尋求心靈的安定感。可以將農民曆視為文化傳統的一部分,結合個人判斷來運用。

Q2: 為什麼農曆年份會有閏月?如何計算?

農曆以月亮週期為基礎,12個月約354天,比太陽年少11天。為使節氣與季節同步,需要設置閏月:

  1. 平均每2-3年設置一個閏月
  2. 19年中設置7個閏月(稱為「十九年七閏」)
  3. 閏月通常設在沒有中氣(主要節氣)的月份

這樣可以確保春節始終在春季附近,農業節氣保持準確。

Q3: 什麼是「沖煞」?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?

沖煞是傳統命理中的重要概念,指當日干支與某個生肖產生沖突:

  1. 十二地支相沖:子午、丑未、寅申、卯酉、辰戌、巳亥
  2. 被沖的生肖在當日宜謹慎行事,避免重大決策
  3. 可視為提醒我們在特定日子保持警覺的文化智慧

許多人會參考沖煞來安排重要活動,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。

Q4: 胎神占方是什麼意思?孕婦需要特別注意嗎?

胎神是民間信仰中保護胎兒的神靈,每日會在不同方位駐守。傳統上,孕婦會避免在胎神占方進行敲打、搬動等活動,以示對胎神的敬重。這個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孕婦的關愛與保護,提醒家人給予孕婦更多的照顧與安全環境。

Q5: 二十四節氣在現代還有實用價值嗎?

二十四節氣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:

  1. 農業指導:指示播種、收穫、施肥的最佳時機
  2. 養生保健:提醒季節轉換,調整作息和飲食
  3. 氣象參考:反映氣候變化規律,預測天氣趨勢
  4. 文化傳承:保持對自然節律的敏感度

現代生活雖然較少依賴自然節律,但節氣仍是了解季節變化的良好指標。

Q6: 如何理解農民曆中的「吉神」和「凶神」?

吉神凶神是傳統文化中對時間能量的理解:

  1. 吉神:如天德、月德、天喜等,象徵當日的祥和正面能量
  2. 凶神:如五鬼、死符、病符等,提醒當日宜謹慎小心
  3. 文化意義:幫助人們調整心態,在適當的時機保持積極或謹慎

這些概念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節律的敏銳觀察,可作為調整生活步調的參考。

Q7: 農民曆查詢工具的準確性如何?不同來源會有差異嗎?

農民曆計算涉及複雜的天文演算,可能存在差異:

  1. 基本日期:農曆日期、節氣時間較為統一
  2. 宜忌內容:不同派別和演算法可能有差異
  3. 神煞方位:計算方式多樣,結果可能不同
  4. 本工具特色:採用權威演算法,力求準確性

建議多方參考,以通用的農民曆資訊為主,特殊用途可諮詢專業人士。